金石传拓技艺传承人 | 王灿

2023-03-12

王灿,男,汉族,198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2020年度山东省乡村好青年。现任枣庄市明佑乡村记忆馆馆长、枣庄市杏山国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亭区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今年35岁的王灿,是山亭区少数的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年轻人,而他所选择的创业方向更是在本地少有人做的文化产业。他想坚持用自己的所学创造价值,回报家乡。


图片



01

不忘初心,素履所往


2014年7月王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同年11月放弃考取的江苏省选调生回到家乡。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山亭区文化馆做文化志愿者,义务讲授书法篆刻,受益中小学生、市民职工1000多人,培养学生30多人考入大学书法专业,200多人次入展获奖全国省级书法大展。期间还多次义务去山亭区实验一小,十八中学开设书法活动课,多次获得省市“优秀指导老师”、“优秀辅导奖”等荣誉称号。


图片


2016年5月王灿创建了杏山国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山亭率先做起了国学文化的传承和教学,并义务在枣庄市尼山书院、山亭区图书馆、文化馆、实验小学、十八中等开展国学教育、体验及传承、传播活动,受到学校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图片


在教学的同时王灿整理并发扬了枣庄金石传拓技艺,先后在枣庄市图书馆和山亭区文化馆连续六年举行了“非遗大讲堂·金石传拓技艺公开课”和“展示课”培养青少年爱好者作为传承预备队,并将此项技艺申请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多次结合各类书法美术杂志、报刊发表刊登传拓作品,向各地宣传推广传拓技艺。同时他还创办了传拓文创园两处,培养青年创业者15人,研发文创作品200多类,利用书画家群体、文化旅游公司等平台推广销售。 

02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因为近年周边大型工程的投建和棚户区的改造,好多老村落、老社区政策性拆迁,老建筑、老物件等被损坏丢弃。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不想让家乡前辈人和这代人的“生产、生活的记忆”消失,更不能让下一代人忘掉家乡悠久丰富的民俗文化。他起早贪黑,天天跑往拆迁区,征集和抢救这些“老东西”。为了能更好的的保护和展示他们,他自费筹建了明佑乡村记忆博物馆,202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现有乡村文化记忆展馆、历代名碑精拓展馆、汉画文化展馆、金石传拓体验馆、研学报告厅、淮海支前运动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等共计7000余平米,多次开展相关主题展览及研学体验活动,至今已接待大、中小学师生及周边市区群众、党员干部等30000余人,先后被被中国伦理学会、中关工委授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枣庄市书法家协会培训教育基地;并与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结成实习考察合作单位,和多家中小学、培训机构对接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研学体验定点机构。


图片

2020年11月在团区委的指导支持下王灿牵头成立了山亭区青年书法家协会,团结我区青年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等50余人,先后组织协会送书法、春联进校园、社区、企业20余次,召集协会骨干成员及中小学生创作建党百年、迎新、抗疫、建团百年、喜迎二十大等主题作品100余幅。


图片

03

山河与共,共克时艰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之时,王灿不怕困难、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农村基层新生力量敢担当、敢作为的精神面貌。他不仅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还三次向山城街道南官庄疫情防控点捐赠医用酒精、消毒水、洗手液、一次性手套、八宝粥等防疫用品和生活用品。


图片

对他而言,战“疫”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就是发挥自身特长,创作文艺作品助力疫情防控,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凝聚防疫的强大精神力量。

图片

作品释文:新冠肆虐又如何,攻坚克难百战多。华夏儿女心一致,扫除瘟疫奏凯歌。疫情反复已三年,哪料春寒又逼关,去疾除魔同努力,新冠不除誓不还。自作抗疫有感两首,壬寅之春王灿。


“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地寻找契机和方向,围绕‘乡村振兴’多做些实事,但不会丢掉‘文化’这个命题,不会辜负这片厚土和先辈厚望,为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本土优秀文化奉献自己的点滴力量,做家乡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这个“80后创业者”坚持耕耘书画创作,同时积极发挥新时代青年向上向善奋斗精神,在多项公益事业中展现青年作为,用行动书写这个年纪最该有的笃定与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