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设施+“软”文化,米山顶村发展再升级
6月初的米山顶村,群山环绕,绿意盎然。
6月初的米山顶村。
山亭区徐庄镇米山顶村是枣庄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北与平邑县交界,东与费县接壤,因米姓在山顶建村,故名“米山顶”。
端午假期,米山顶村人潮涌动的背后,是当地立足特色农业资源,深挖本地文化内涵,让乡村旅游“动”起来,激活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郊野漫步、体验少数民族特色美食、帐篷露营等乡村游受到游客尤其是亲子客群的青睐。
今天的米山顶村干净整洁、古朴典雅,而多年前山亭区建区时,米山顶村是全区最穷的村,没电、没水,村民都在山顶上住,到镇上去要走一个多小时。
2017年,米山顶村用省级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去年,这项“阳光增收”项目又进一步扩大,成为鲁南最大的光伏发电片区,米山顶村年可实现发电收入6万余元,可稳定增收25年,为村集体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
2020年,村里进行道路维修和扩宽硬化;2021年,米山顶村少数民族特色旅游食宿项目落成;2023年,米山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旅研学项目启动……行稳致远,细心“落子”,发展这盘棋就渐渐活起来了。
“硬性设施上不去,其他都白搭。这些年,我们集中开展了基础设施补齐、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 米山顶村党支部书记米志华细数着这些变化,米山顶村投资30多万元修建1处大口井,铺设3100米地下管道,修缮1300米渠道,完成进村道路提升20公里,公交车站通到了家门口……
“村里现在不但有光伏产业、电商产业、林果产业,还有旅游产业,日子是越来越好,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张德华告诉记者,他是村里生态公益岗的一员,平日里巡山看护林场。
独具特色的明清石板房,十八拐的“一步三县”区位优势、钟灵毓秀的石林景观、巧夺天工的梯田风情……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庄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此同时,打造文化乡村,厚植文化力量,激活发展动能……文化的浸润让米山顶村乡村振兴工作展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