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 | 伏里村

2023-09-23

面积共计约10.36平方公里(约15540亩),其中村庄现状建设用地为122.15公顷(约1832亩)。户籍人口为4473人,户籍户数为1120户。

伏里村将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借助龟山寨、伏里水库、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立地旧址、苏豫皖边区特委纪念馆、毛主席语录碑刻等资源发展旅游,统筹村庄生态、产业、文化发展体系,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建设,以中远期配套枣庄机场建设,打造产村相融,宜居宜业的特色村庄。

建新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北,是一处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为主,规模中等、内部结构鲜明,外围带有人工环壕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聚落。

建新遗址,墓葬、窑址、房址三类遗存大体以遗址中部为圆心呈同心环形分布,墓葬分布于最外围,窑址围绕居住区分布,居址区处于中心位置,聚落布局存在明显内聚向心的特征。除了整体布局具有鲜明特征外,相同遗迹也存在一定组合关系,或因所处功能区的差异性质会有所不同。

2013年5月3日,建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龟山寨遗址——位于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年代为清。2013年,龟山寨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立地旧址——据史料记载,1932年10月,原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总队重要创始人郭子化受中共徐海埠特委委派,以行医为名,肩挑药箱来到枣庄,在枣庄老街西门外鸡市口租赁两间草房,开办“同春堂”药店。他通过给工人看病,深入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党在枣庄的早期工作。1938年5月,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在老古泉村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决定以集结于南塘的沛、滕、峄三县武装为基础举行武装起义,正式成立第五战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同年9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改称“第五战区临沂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直辖第四团”(简称直辖四团)。义勇队仍保持原建制和独立性。1939年4月,根据工作需要,直辖四团再次更名为“二旅十九团”。这支抗日武装在反顽、反扫荡的斗争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2015年11月被列为“枣庄市文物保护单位”。


(1)村庄保护现状问题

村庄基础设施较差,村落、文化资源分散。道路、绿化、路灯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差。

风貌破碎,传统建筑破坏严重。部分传统建筑因年久失修、荒废等原因造成现状墙体、屋顶损毁。

传统建筑闲置,历史文化传承缺失严重。村落规模小,传统建筑区和新建设区混杂,加上村庄人口流失较多,传统建筑闲置,历史文化传承力度较小。

(2)保护利用发展

确定为红色科教型村庄,定位为伏羲文化、红色记忆古村。

产业建议发展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展示村落核心价值:伏羲文化、红色文化、老古泉传统村落。

重点老古泉村村落整体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伏羲文化、红色文化产业,依托优势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