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 | 冯卯村

2024-08-02

冯卯村位于冯卯镇政府驻地,岩马湖西副坝西南。整体地势东高西地,多丘陵,西距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10公里。省道滕平路与县道冯八路在镇区交汇,店韩路纵贯镇域南北。现状镇域交通以省道241和省道245以及东西向的冯八路、创业路为主要干路,呈H型主要干路结构。

全村共辖冯卯村、水山村、山东村、韩河村四个自然村,全村行政区面积400.6公顷。

(1)历史沿革

冯卯村始建于隋唐时期,村落依郭河而建,原名河沿村,后因村内有一少年名叫冯卯,品性顽劣,后因择偶受挫,痛改前非,积极向上,与心上人终成眷属,后一生勤奋,造福乡里,备受推崇,后人念此美德佳话,逐将河沿村改名为冯卯村。本规划所涉及到的范围包括冯卯村、水山村、韩河村、山东村四个自然村落,该区域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众多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文化古迹,目前,村内古井,仍可汲水而饮、明清徽派古民居保存完好,冯卯公社大礼堂建筑旧貌犹存。柳琴戏、棕编等各类传统文化和习俗得到保护和传承。整个村落特点突出、充满生机,村民安定祥和,村风古朴醇厚。

(2)用地现状

冯卯村现状村域总面积400.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79.6公顷,占总面积的20%,基本农田188.3公顷,站总面积的47.1%。现状建设用地主要为城镇建设用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和村庄基础设施用地。

(3)历史文化资源

明清徽派贾家大院——位于镇驻地南300米,贾姓始祖(名无考)于明朝末年从滕县贾家门村迁此垦田立业,至今“丙”字辈,历20代。清代贾家就已成为村中大户。最有名的大户依次为:贾有丰、贾有庆、贾有年、贾广存。4家共有土地1000余亩。村中现存清代民居10处,30余间。虽经300多年风吹雨打,仍保存完好,且有人居住。民居上部为徽派屋顶,墙体则采用当地的石材垒砌,独具特色。10处民居分别为:贾广结古民居、贾继芳古民居、贾广山古民居、贾广效古民居、贾广恒古民居、贾永环古民居、贾庆国古民居、王昭群古民居、贾广标古名居、贾庆民古民居。这十处古民居被枣庄市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冯卯库区移民文化博物馆——1971年,冯卯公社在现址村南修公社大礼堂,石木结构,高大宏伟,至今完好。现经过修缮加固,建成全省首家乡镇博物馆--冯卯库区移民文化博物馆。该馆以上世纪中期打水库为背景,以“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担当奉献”的岩马精神为主线,共分为辉煌历史、战天斗地、热血移民、峥嵘岁月、科学发展、愿景展望等六大部分。采用实物布展、大型雕塑、沙盘、声光电等多种表现手法,主要展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无大型机械设备,无先进测绘工具的情况下,近10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靠人力肩挑手抬,鐝刨锨挖,改造山河,建设了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岩马水库的感人历史。

水山村土地庙——水山村土地庙位于村中心创业路路南,该土地庙始建于明朝初年,当时规模为一间草房,院落为正方台体,出路为正南方向,该庙又于清朝康熙年间重修,在院中指数一棵且立碑记之,此树根深叶茂,三人合抱之粗,为本村标志性的古树。再于关旭年间换为瓦房立碑四通以记录建庙的经过。几经风雨,现已面目全非,为尊重文化遗产,民俗民风,经水山村各族人共同商议,2013年重建此土地庙。

(4)村庄保护现状问题

传统建筑受损速度加剧。居民重视新居建设,对旧居疏于维修,任其自然损坏。多处民居存在严重的倒塌隐患。

历史文化传承缺失严重。村民缺乏对历史人文要素价值的认识,对重要的人文历史要素熟视无睹,再加上有意无意的损坏,很多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要素缺失严重。

(5)保护利用发展

确定为红色科教型村庄,定位为岩马精神铸就地·红乡冯卯。

产业建议发展研学游;展示村落核心价值:岩马精神;“靠山而居,垒石为屋,山水辉映”的村落格局;清代鲁南传统民居;岩马湖湿地公园、库区移民博物馆、乡村振兴讲习所。

传承岩马精神,进行传统民居修缮;打造核心游览环线、街巷空间提升、村委改建为民俗民风纪念馆;传统鲁南特色建筑群展示,岩马精神传承、培训参观、教育基地。